威海二中是威海市教育局直属重点中学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前身为1926年设立的“齐东中学”,办学历史可以远溯到1891年清朝北洋水师创办的武备学堂。1954年定名为“山东省威海第二中学”。1969年2月学校设高中部,开始招收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1994年,威海二中初中部任课教师与学生全部迁至塔山,新建了塔山中学,威海二中成为纯高中。2004年6月28日,根据威海市人民政府43次常务会议《关于市区高中段教育资源整合的意见》的指示精神,威海二中与威海三中成建制合并,学校名称仍为威海二中,合并后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上海路59号,占地面积135.24亩,毗邻汽车站、火车站、青烟威城际铁路威海总站,交通便利;北校区位于海滨北路105号,占地面积54.80亩,依山傍海,钟灵毓秀,幽雅别致,静谧安适。学校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电教楼、多功能餐厅、学生公寓楼、学术报告厅以及体育馆、塑胶操场等办学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13804平方米;内部教学设备先进完善,教室电教器材齐全,探究实验室、录播室、微机室、语音室等装备先进,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18人,在校学生3700多名。
威海二中桃李满天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原空军司令员王海,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陈楚,原商业部部长刘毅,著名电影导演董克娜等都是威海二中优秀毕业生代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先生,也曾在威海二中执教。
学校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把“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学识广博、全人发展”作为育人目标,实行“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民主化、情感化、科学化管理模式,以“和谐有序”为校风,以“精益求精”为教风,以“求实创新”为学风,以“爱生、敬业、进取、奉献”为师魂,以“厚重、厚道、求实、求是”为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教育观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铸就了“把学校建设成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行为规范化、组织管理科学化、特色鲜明品质优异的现代新型学校,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质高中”的办学目标。
学校坚持抓好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威海市教育局的“四名工程”,坚持师德师风和师能建设并举,促进教师以德立教、德识相长。
学校坚持抓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课堂改革。老师们以“学案导学,评价促学”为基本框架,探究、构建、实践学校特色培育项目“威海二中学科探究教学实验研究”。
学校以素质教育为载体,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放松,运用探究实验室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通过“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格局,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实践活动,稳步推进健美操教学,被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授予“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健美操)”称号。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已与多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与加拿大哥伦比亚省(BC省)费南市公立教育局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合作办学。
学校先后获“全国第五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研究》优秀科研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绿色学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威海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先进基层工会”等多项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校际联盟指导学校”,荣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突出贡献奖”。
Warning! You will go to an external link:
We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n an external site
Your Legal Information is not verified
Your legal info must be verified to be able to use this feature. Follow this link to fulfil your Legal Information.
Your Rank is lower than Gold Executive
You must be Gold Executive or above to sell for aBey